星期四, 十一月 06, 2008



如果哪天在路上看到好多个自己,千万不要吃惊了,在将来看到一个完全一样的自己的情况很可能不是在照镜子了.小日本的一个叫什么理化研究会最近宣布,由于他们非常想念16年前溜到冰箱里吃东西被冻在里面死掉的老鼠,于是把冰箱里的它的老细胞内核剥离出来,放入母鼠的空卵子细胞内,用电流刺激其分裂,然后用克隆胚胎培育出了胚胎干细胞系,再经过代孕母鼠的子宫,搞出了12只它的克隆体,据说这些12个它完全健康,可以繁育后代,当然也延续了本身一样会溜进冰箱偷东西吃被冻死的基因.



100%基因的相似度,从遗传学的角度上来讲,应该可以认定为本体了,但是从心理学上讲,由于克隆体的生活成长环境与本身完全不同,在成长至与本体被克隆前的大小之时,其意识形态也不会完全相同,所以克隆体又不能与本体划等号,对于多数认识本体的人而言,其除了外观相同,内在是完全不同的.



克隆技术的研究主因是人类对死亡疾病的恐惧,当人类文化进程越发展就越会发觉自身的渺小与脆弱,克隆技术最终达成的就是人类千古以来所追求的“永生”,但由于目前克隆生命周期非常短,如果对克隆体进行再克隆也有可能造成基因退化,而且每个克隆体都具有独立意识,这样的永生对于发起克隆的本体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造成成千上万个非本体意识的生物存在,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那么多个你却又不是你时,你又是什么”。

从技术上讲,如果本体想通过克隆技术复制自身达到永生的目的,那最应该实现的是与克隆体的意识同步,也就是说本身与克隆体之间有着共同的意识主体,每个独立个体可以看做是整体的分支,其履行整体的任务,代表整体而又并非整体,每个个体分担着思维运算,记忆以互为备份的方式存储,每个个体受到损伤甚至被毁灭对整体而言都不足已致命,除非将整体在同一时间全部抹杀,所以也只有当本体与克隆体在意识上统一之时,克隆技术才是所谓的永生。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整体可以通过不断克隆自身个体而不断的壮大,对它们而言“我”这个字已经不是个体单位,而是一个整体,我为其命名为“自成族群”。顺着这个思路继续下去,人类可以进行自我繁衍,而为了防止基因退化,可以分派个体去与其它整体进行交配,生成有基因优势的新个体后,再以这个新个体为本体,进行克隆、同时将旧个体消除,形成这种新陈代谢不断进化,从宏观角度上看似乎这时候的“新人类”其生存发展方式反而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它更像是病毒或是细菌,思绪至此我已经不敢再发散下去,也许在将来我们只是意识统一体之中的一分子,对于其它低等生物而言,我们只有一个名字“神”。

没有评论: